0 %
歡迎光臨
十殿接待會館
戲劇顧問的話 From the Dramaturg

◎何一梵 戲劇顧問不發明,只發現,跟每一位觀眾一樣。 只是這位「觀眾」面對的不是最後的作品,而是發展過程中的初稿與排練,並且,幸運地,可以將發現的觀點回饋給劇作家與導演,讓作品的層次可以更豐富,並在將來可以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。 《十殿》的出發點,仿效了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《十誡》,只是重新審視的對象,從舊約聖經上的戒律,換成了清代的五大奇案。《十殿》的野心,當然不會只滿足於將前人的故事予以現代化與在地化而已。構成這齣總長五個小時的戲劇,是奠基在如下的觀點上: 儘管改編自五大奇案,《十殿》並非去勾勒一部犯罪實錄,而是著眼在人間的不幸與苦難。充斥本劇的罪行與罪惡,其實都是叩問苦難的手段:為什麼這些罪案會發生?怎麼發生?道德與法律失能之後,要怎麼面對?怎麼救贖?……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,卻也從來不曾在我們的生活裡真的消失 — 只有可能深沉到讓人不願面對。 但《十殿》也努力避免掉入宿命論的邏輯中。從清代到今天,甚至在未來,罪惡與苦難的劇碼的確會不斷重複,但這並不意謂著人只能被動地為命運左右。不然,太早熟世故地陷入一種絕望,等於宣告所有人,包括作為觀眾的你,在生活中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意義,不過一場徒然。因此,對宿命論的抗拒是《十殿》創作上的另一個面向,只是這種抗拒不是天真地給我們一個克服命運的英雄,而是反映在對罪惡不迴避的直視,以及對當今處境鍥而不捨地反省。因此,許多不陌生的社會現象與議題,都交織在劇情的經緯中:外籍勞工、詐騙集團、經濟狂飆、私刑正義、新興宗教、無差別殺人……《十殿》,或戲劇這媒介,並不負責對這些議題提出深入的分析,但卻可以讓我們看見,這許多近在咫尺、甚至身在其中的現象,如何折損著良知,消磨了善良。因此,就算還是無法擊敗宿命,直視的意志與反省的不怠,都不會讓人活著氣餒。 然後,《十殿》不可能不問的一個問題是:受苦又心碎的人,要怎麼得到安慰? 這個問題讓構成《十殿》的觀點,從內容延伸到形式上。因為這等於不得不問,在凸顯了問題之後,戲劇這個媒介是否有能力給人安慰,甚至救贖? 《十殿》在這個問題前面是謙卑的。戲劇不能僭越宗教,一如凡人不能自比為神明。如果對這個問題的回應夠誠實,就必須放棄戲劇。 正是在這裡,也是基於阮劇團長年對台灣民俗的關注,宗教祭儀在這裡有了搬上舞台的理由:不是為了成全任何美學,儀式與宗教的出現,只是單純地想呈現何處是這些心碎與苦難的歸屬,在戲劇能力所及的邊界之外,延伸了戲劇的未竟之業。 從苦難到宗教,從戲劇到儀式,建構《十殿》的觀點與邏輯可以被描述的很簡單,甚至很古老。但在這些觀點所鋪陳的軌道上,承載了太多用心的細節與創造力。它們來自劇作家,導演,演員們與設計群,並由製作組與行政組篤力執行。這篇戲劇顧問報告只能提供一個非常扼要的輪廓,使觀眾在面對這齣五個小時的龐大演出時,有所依持,不致迷失。只是相較於我們劇場外的人生,《十殿》也只能是個扼要的輪廓而已。戲劇與人生,都不會給我們標準答案,但是,兩者都需要我們認真凝視。 《十殿》要開演了,就從這裡開始吧!

◎何一梵 戲劇顧問不發明,只發現,跟每一位觀眾一樣。 只是這位「觀眾」面對的不是最後的作品,而是發展過程中的初稿與排練,並且,幸運地,可以將發現的觀點回饋給劇作家與導演,讓作品的層次可以更豐富,並在將來可以與觀眾產生連結與共鳴。 《十殿》的出發點,仿效了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的《十誡》,只是重新審視的對象,從舊約聖經上的戒律,換成了清代的五大奇案。《十殿》的野心,當然不會只滿足於將前人的故事予以現代化與在地化而已。構成這齣總長五個小時的戲劇,是奠基在如下的觀點上: 儘管改編自五大奇案,《十殿》並非去勾勒一部犯罪實錄,而是著眼在人間的不幸與苦難。充斥本劇的罪行與罪惡,其實都是叩問苦難的手段:為什麼這些罪案會發生?怎麼發生?道德與法律失能之後,要怎麼面對?怎麼救贖?……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,卻也從來不曾在我們的生活裡真的消失 — 只有可能深沉到讓人不願面對。 但《十殿》也努力避免掉入宿命論的邏輯中。從清代到今天,甚至在未來,罪惡與苦難的劇碼的確會不斷重複,但這並不意謂著人只能被動地為命運左右。不然,太早熟世故地陷入一種絕望,等於宣告所有人,包括作為觀眾的你,在生活中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意義,不過一場徒然。因此,對宿命論的抗拒是《十殿》創作上的另一個面向,只是這種抗拒不是天真地給我們一個克服命運的英雄,而是反映在對罪惡不迴避的直視,以及對當今處境鍥而不捨地反省。因此,許多不陌生的社會現象與議題,都交織在劇情的經緯中:外籍勞工、詐騙集團、經濟狂飆、私刑正義、新興宗教、無差別殺人……《十殿》,或戲劇這媒介,並不負責對這些議題提出深入的分析,但卻可以讓我們看見,這許多近在咫尺、甚至身在其中的現象,如何折損著良知,消磨了善良。因此,就算還是無法擊敗宿命,直視的意志與反省的不怠,都不會讓人活著氣餒。 然後,《十殿》不可能不問的一個問題是:受苦又心碎的人,要怎麼得到安慰? 這個問題讓構成《十殿》的觀點,從內容延伸到形式上。因為這等於不得不問,在凸顯了問題之後,戲劇這個媒介是否有能力給人安慰,甚至救贖? 《十殿》在這個問題前面是謙卑的。戲劇不能僭越宗教,一如凡人不能自比為神明。如果對這個問題的回應夠誠實,就必須放棄戲劇。 正是在這裡,也是基於阮劇團長年對台灣民俗的關注,宗教祭儀在這裡有了搬上舞台的理由:不是為了成全任何美學,儀式與宗教的出現,只是單純地想呈現何處是這些心碎與苦難的歸屬,在戲劇能力所及的邊界之外,延伸了戲劇的未竟之業。 從苦難到宗教,從戲劇到儀式,建構《十殿》的觀點與邏輯可以被描述的很簡單,甚至很古老。但在這些觀點所鋪陳的軌道上,承載了太多用心的細節與創造力。它們來自劇作家,導演,演員們與設計群,並由製作組與行政組篤力執行。這篇戲劇顧問報告只能提供一個非常扼要的輪廓,使觀眾在面對這齣五個小時的龐大演出時,有所依持,不致迷失。只是相較於我們劇場外的人生,《十殿》也只能是個扼要的輪廓而已。戲劇與人生,都不會給我們標準答案,但是,兩者都需要我們認真凝視。 《十殿》要開演了,就從這裡開始吧!

口碑推薦 Recommend

我真愛這部劇的爆炸,它的複雜,它的真實,它帶來的悵然若失。 I loved this show, its combustion, its complexity and how the sense of loss it conjured and lingered afterwards.

《十殿》讀劇觀眾 Palaces Play-reading Audience

人物跟事件很貼近台灣人的生活記憶,故事人物關係環環相扣。 Characters and events are similar to life stori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. The stories and characters are so tightly put together.

《十殿》讀劇觀眾 Palaces Play-reading Audience

巡演資訊 Tour

4.16 (Fri.) 19:30

奈何橋 Palaces: Outside In

4.17 (Sat.) 14:30

奈何橋 Palaces: Outside In

4.17 (Sat.) 19:30

輪迴道 Palaces: Inside Out

4.18 (Sun.) 14:30

輪迴道 Palaces: Inside Out

國家戲劇院 National Theater
600 / 900 / 1200 / 1600 / 2000